华科研究生院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吴晨如何在援鄂抗疫中展现出需要我们的时候必将义无反顾的决心

华科研究生院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吴晨在援鄂抗疫期间的故事:从“吴队”队长到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的回归路程

在过去的65天里,吴晨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移动P3检测队队长,以她坚定的决心和专业技能带领25名队员,在武汉进行了持续36天的检测工作。他们还需要在修整待命15天后再隔离14天,这段经历对她来说是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旅程。

回想起那时,每个早上,她都会嘱咐队员穿上防护服,慢一点仔细一点地完成每一项任务。而夜晚,她会亲自开车接送每位团员,确保他们都能安全消毒。这份短缺与磨合、压力与默契交织成了一幅复杂而精彩的画卷。

记得那些紧张搜集物资的情景,以及传到前线的担忧,那些鲜明的记忆如同时间河中的石头一样沉重,但也充满了成就感。对于吴晨来说,“中国五四青年奖章”既是这次经历的一个纪念,也是一个抗疫战场上的军功章——有前线的一半,有后方的一半;有她的部分,也有每位移动P3检测队成员的一半。

尽管实验室工作已经是她13年的专长之一,但武汉这场考验仍旧让她感到新奇。在2月4日清晨,随着中国医学科学院决定将P3车前往武汉增援检测力量,一切都开始变得异常紧迫。异地作战,对于面临现场环境恶劣、人员少、生活保障物资紧缺的情况,他们必须迅速适应并展开行动。

仅用72小时,他们便在武汉整装待命。当东西湖方舱医院首批收治患者时,他们已经准备好开始核酸检测工作。这包括样本运输、数据录入以及反应灵敏度控制等多个环节。虽然许多人曾参与过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事业,但这次不同,它要求更高标准,更严格规矩。

整个过程中,他们始终保持着99%以上的检测率,为累计1760名患者提供了必要信息。在休息之余,吴晨常常思考如何提高大家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重视,因为这是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说:“零感染”是她们的心愿也是责任,是科学家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最终,当所有成员通过至少4次核酸检测均呈阴性,无一受伤,这成为她们最大的胜利。此刻,她们告别“吴队”的身份,将继续以协和精神实践科学济人的使命。在那个纪念活动上,当视频播放时,不禁泪水涟涟,那份共同经历给予人们无尽感动和敬意。而当Wu Chun结束她的发言时,用来形容自己团体离开武汉的话语显得尤为深情:“我们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移动P3检测队今天是我团成立立65天,我要感谢医事院祝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