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2015年。湘江之畔,嫦娥五号技术负责人找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起峰,交给他一项技术难度极大的任务。这位负责人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航天五院),此人也许不会想到,5年后,于起峰给嫦娥五号装上了一双“慧眼”,辅助采样器高效完成了放样、抓罐、放罐等关键操作。
那天会面一结束,于起峰立即召集团队成员开了一个碰头会。“这是之前从未经历过的测量环境”、“采样器上配置的相机已固定,无法完全满足精密视觉测量需求”……于起峰静静地听着学生们讨论。那日,他们讨论了近三个小时,仍意犹未尽。在办公区的墙上,印着这样一句话:有必要测量一切可测的,并努力使尚不可测的成为可测。这是测量学先驱伽利略的名言,也是于起峰多年来的追求,更是团队奋斗的目标。
月球上光照复杂,还有许多未知因素,传统的摄像测量方法在月面难以适用。更重要的是,在其他国家已进行过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中,无使用摄像测量技术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从头开始。既然硬件条件不可更改,那就对算法进行提升。迭代算法需要实验验证,那一年团队成员往北京跑了50多次,对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在月面模拟环境实验中不断摸索实践。
学生们带着问题从北京回来,不久后,又被叫到一起商讨解决方案。在两年的打磨之后,这套算法趋于成熟。而对于这位总觉得还可以“再好一点”的领导,他要精益求精。2017年的一天,他把团队成员叫到一起,一提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要求:已经有的算法并不稳定,要推翻以往方案全部重来。他要使不可思议变为可能,使不确定变为确定。
接下这个任务后,与工作紧密相连的是熬夜加班,不停抠细节,最终经过模拟验证,他们设计出的算法完美地完成了信息获取任务。在12月2日22时许,由於19个小时左右的地面工作时间里顺利完成自动采样的关键操作,该探測器顺利执行其最后一次预定的动作,即将拍摄地球照片并发送回地球,然后进入休眠模式待命返回飞行状态。
但即便如此,当罗亚中的心终于彻底放下来时,他知道还有更多挑战等待前方。此刻,他正坐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显示大厅的大屏幕前,以一种专注而又期待的心情看着那个画面的变化,这是一个特别意义重大的一刻,因为今天晚上,是决定是否成功回收嫦娥五号返回器的一个关节点之一。
张青斌与他的团队则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确保搜救力量能够迅速找到返回器提供引导信息而忙碌。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我太激动了,这一天我们盼了快十年,我们降落伞回收系统动力学理论在这么重要的任务中得到了成功应用!”随后的几周内,有消息传来说,其间还发生了一些事情,让人们深感惊喜和骄傲。当所有这些都告一段落后,一种沉浸式的情绪包围着每个人,它源自对这一伟大成就深深敬佩,以及对未来无限展望的一份渴望和期待。(顾莹张强)
标签: 歌手男歌手名单 、 歌手百度百科 、 民族歌手男歌手排名 、 歌手2018全集免费观看 、 2022歌手停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