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3时,广西河池市大化县大厚村红水河边的一片甘蔗农田。照片中的“80后”青年科学家赵盼“躺平”了。不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干不了农活”,躺平前,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生物所)的这个年轻人刚刚赶了百公里的路,收集了4个多小时的田间样品。
“做我们这样的研究必须下田,只有下田才能看到产业真正的问题,才能知道农民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赵盼说。
身体流汗,心里比吃甘蔗甜
7月2日,赵盼在隆安县丁当镇实验基地的实验田里忙活了一上午,完成4小时的样品收集,又驱车3个多小时赶了百公里的路到红水河大峡谷边上的甘蔗农田。累极了,他便躺在地上眯会儿。
中午赶上大雨,赵盼和同事们浑身被浇了个透,他们把衣服稍微晾了一下又继续工作。其实,不晾也可以,那里的37℃高温、60%湿度,不多久又会被汗水浸透。但是,赵盼还是决定晾一下。“这是对太阳的尊重。”他诙谐道。
赵盼是微生物所农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仲乃琴团队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他从事的是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肥料增效及土壤微生态调理。“简单来说,就是在减少化肥用量、节省成本的情况下,最大的产量和作物品质提高,同时修复土壤生态,加强甘蔗种植户经济收入。”他告诉《中国科学报》。
近年来,与仲乃琴一起,他们先后开发出了肥料增效助剂、土壤调理型功能菌剂等产品,并建立了一套马铃薯丰产增效技术体系,对贵州、宁夏、内蒙古等地科技扶助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今他们正在更广泛的地带试验新技术和示范效果。
作物变换需要调整配方
你的技术适不适合本地土壤类型和耕作模式?是否有效?需要增加投入成本?很多人心中都充满疑惑。如今,在河池市的大片试验区,用新技术种植甘蔗长势喜人,这些敢于尝试的人贡献出的数十亩土地测试区域里,用先进方法培育出优秀成果。在那天采取的心得情况很好,比起传统方式采用新方法处理作物茎、高、粗指标显著提升。这让那些绿油油的小园子看起来更加美丽,而这些数据则为将来提供依据,让人们相信未来可能发生什么变化。(记者:冯丽妃 通讯员:纪海丽)
标签: 华语男歌手人气排行榜 、 我是歌手第四季综艺 、 九十年代最火的歌曲 、 经典老歌大陆男歌手 、 华语乐坛男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