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最大的跳台训练科研基地之谜中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吴晨如何义无反顾援鄂抗疫他是这样讲述自己的心路历

在世界上最大的跳台训练科研基地的秘密之中,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吴晨如何义无反顾地加入援鄂抗疫?他是这样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的:当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必将站出来。

回想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移动P3检测队队长,带领25名队员在武汉做检测的日子,每天嘱咐队员穿防护服“慢一点仔细一点”、每晚开车接队员挨个喷酒精消毒,起步的短缺和磨合,高检测通量的压力,后来的默契运转,包括后方搜集物资的紧张、传到前线的担忧,鲜明的记忆组成她“人生中这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对吴晨来说,是这段经历的一枚纪念章,也是一枚抗疫的小小荣誉——有前线的一半,就有后方的一半;有她的一半,就有每位移动P3检测队队员的一半。火线组团战斗始终。

2月4日一早,一份紧急决定将P3车开往武汉增援检测力量。异地作战,对于这支移动实验室而言困难重重,但只用了不到72小时,这个实验室就在武汉整装待命。2月7日,一切准备就绪,当东西湖方舱医院开始收治第一名患者时,他们已经可以顺利进行核酸检测。

从样本运输到数据录入,再到反应灵敏度控制,这些过程都是他们熟练掌握且执行得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处理大量样本,还要确保每一步都严格遵守科学原则和安全规程。这对于他们而言,并非第一次如此挑战,因为许多人曾在非洲参与过埃博拉病毒的事务。

到了3月8日,当东西湖方舱医院休舱并宣告病例清零时,那场持续一个多月的大战结束了。共计2278例样本被检测,其中99%以上呈阴性,这意味着他们成功阻止了病毒扩散。

离开武汉那天深夜,在发出感谢信息之前,她的心情复杂:“报名时很多人踊跃去一线,但这不是只靠勇敢。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我们要职业化。”尽管她知道自己所处的是一个特殊环境,但是面对这些新冠肺炎患者,她仍旧保持冷静和专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65天之后,无论是回到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还是重新投身科研工作,都无法抹去那段时间留下的印象。她说:“选择也是。”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她才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责任与使命,以及作为一名医生的担当与牺牲。而那些辛苦付出的记忆,将永远镌刻在她的心里,即便是在未来的研究项目或医疗实践中,都不会忘记这一课题带给她的教训与启示。

直至隔离结束,全体人员至少进行过四次核酸测试,没有任何阳性报告。这对于所有人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胜利,更是对生命尊严的一个坚定保证。当问及未来计划时,她只是微笑着回答:“我会继续我的研究,我会把这些经验应用于更好的科研工作。”

4月10日,他正式完成了他的任务,也标志着他作为“吴队”的最后一刻。当同事们为他的功绩举杯祝福之际,他提醒大家,“英雄没有退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服务社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