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让“嫦娥”看得清、对得稳、落得准——记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参与嫦娥五号任务的罗亚中、于起峰和张青斌
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成功。喜讯传到千里之外的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参与该项目的科研人员无比激动。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在本次探月任务中,该院多名科研人员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的设计与研制工作,为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探月任务贡献了多项关键技术。
时间回到2015年。湘江之畔,嫦娥五号技术负责人找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起峰,将他交给了一项技术难度极大的任务。这位负责人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航天五院),此人也许不会想到,5年后,于起峰给嫦娥五号装上了一双“慧眼”,辅助采样器高效完成了放样、抓罐、放罐等关键操作。
那一会面一结束,一群团队成员围坐在办公室里开会讨论,他们讨论了近三个小时,但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在办公区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话:有必要测量一切可测的,并努力使尚不可测的成为可测。这是测量学先驱伽利略的话,也是于起峰多年来的追求,更是团队奋斗的目标。
经过两年的打磨,这套算法已趋于成熟。但于起峰总觉得还可以“再好一点”,他要精益求精。他提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要求:已有算法并不稳定,要推翻以往方案全部重来。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那一年,航天五院再次联系他们,让他们利用嫦娥五号自身结构特征完成测量,这是一个“使不可测变为可测”的要求。
接下这个任务后,与学生们一起熬夜加班,不停抠技术细节,最终,他们设计出的算法完美地完成了信息获取任务。在12月2日22时许,当经过约19个小时的月面工作之后,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完成了月球表面的自动采样。而当最后一次数据传输结束,他并没有感到满足,“今后,我们还要去探索更多未被測量过的地方作出更大贡献。”
另一方面,在环球无人交会对接零距离突破上的罗亚中教授,则因为他的贡献而被授予荣誉称号。他曾经找遍国内外相关论文和技术报告,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是这项领域里的“王牌军”。
还有张青斌研究员,他及其团队为确保搜救力量能够迅速找到返回器提供精确引导信息。他说:“我太激动了,这一天我们盼了快十年,我们降落伞回收系统动力学理论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中得到应用!”从接下这个项目开始,他就踏上了漫长寻找真相路程,为避免计算错误,用不同方法验证同一问题,然后交叉比对验证结果,而这一过程虽然耗费大量时间,但他认为花费这样的时间值得,没有这些基础,就不可能取得最终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建立了一套飞船降落伞回收系统高保真动力学模型,为我国载人飞船回收系统提供重要参考数据;研制出国内首套飞船降落伞回收半实物仿真系统,被应用神舟七至十一號飛行中的航天任務。此刻,他正站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显示大厅的大屏幕前,看着屏幕上显示的情景,对方正在进行着预计4小时后的登陆准备工作。“要想给搜救力量提供精确位置导引,就要在返回器下降过程中快速更新飞行管道数据,这需要高效算法作为支撑,我们做到了1.2秒更新一次!”
随着钟表走到了凌晨1点59分,当所有希望都似乎消失的时候,却突然间响起了一声巨响。那声音代表的是什么?它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发现,它证明的是我们对于宇宙奥秘的一种渴望、一种信念。一切都是为了那个永恒不变的事实——我们一直在向前迈进,无论是在遙远的地平线还是在地心深处。
标签: 歌手王琪 、 老歌手全部名单 、 80年代老歌手名单 、 中国著名歌唱家排行榜 、 80后熟悉的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