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奇缘王根发的墨香故事

体味笔墨里的“天地人和” ——专访书法家王根发

在中国的文化艺术殿堂上,有一个名字,响彻千古——王根发。他的世界,是由笔触与墨香构筑,流淌着浓郁的历史与哲学。

出生于1962年的河南禹州,这个名为崇善轩的书法家,在北京师范大学深造,并曾是北师大启功书院高研班的学生。他不仅是一位硕士,也是一位拥有高级职称的学者。在他的世界里,不仅有文人的智慧,更有艺术家的灵感。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建设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水泥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事,以及陈氏太极拳协会理事,他的一生都在追求那个最高境界:将自然万物之美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让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天地人和”的精髓。

他出版过多部著作,如《钧瓷典》、《中医药典》等,这些都是他对传统文化探索与研究的见证。他的作品入选了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作品展、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等多次大型展览,影响力远超国界。

2002年,他获得了“中流砥柱”大型报告文学征文活动优秀主人公金杯奖;2003年,被授予“中国时代百佳新闻人物”荣誉称号。这一切,都证明了他不仅是艺术家的同时也是社会贡献者的身份。

在一次专访中,我们得以窥视这个沉默而又充满力量的人背后故事。王根发谈及自己对于钧瓷以及行草字体的情感:

"钧瓷,它们的灵魂就是窑变。而偏偏就是这窑变,让人无法控制。土质、窑火、水分、气候、天气等等大自然因素都能影响它,唯有人力不能。所以,即便是技艺高超的大师,也很难保证烧制成功……"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学会了尊重自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创作。他说:“生活在禹州,我一直围绕着家乡古都文化探索和研究主编《中国钧瓷文化》等关于钧瓷文化著作。此间,禹州的文化灵魂——钧瓷,对我影响也体现在我的书法创作上。”

从魏晋时期开始,一系列比喻如悬针垂露奔雷坠石鸿飞兽骇绝岸颓峰成为魏晋时期美学上的象征,而这些词汇也让王根发受到了启发。在他的草書裡常可看到水與墨自在交融,每一筆每一劃仿佛隨風而來,這種自由氣息讓草書生命盎然起來。

除了钧瓷,还有一段历史——刘德升,被尊为行字鼻祖,其风格被后来的钟繇胡昭王羲之所学习,而这一切,在张怀瓘《書斷》中留下痕迹。当代人们还能从这些文字中感受到那份精神之气,那份独特韵味,那份不容侵犯的地道魅力。

最终,当我们问及如何理解这种精神气时,他回答:“尊崇自然万物之美恪守仁善淡雅之魂。“天地人和”这万年不朽经典理念,就是我用笔运墨思想基底。”

这样的心态,让我们仿佛能够听到那些静谧中的声音,那些承载千年的智慧。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一个既温柔又坚定,是一种对过去深情致敬,同时对未知保持开放的心态,是一种把握当下的智慧,与未来相遇的心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