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在国学大讲堂

:从博士到太中大夫的蜕变

贾谊(前200~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

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他不仅显示了自己的才华,也提出了一系列对当时社会和政治具有深远影响的建议。

他的改革建议,是针对汉承秦制而发的。他认为汉朝已经建立二十多年了,为了巩固汉朝的统治,他向汉文帝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进行改革。他主张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加强粮食生产,为安百姓治天下提供了经济基础。这一措施得到汉文帝采纳,对恢复经济、建立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这些法令和措施并不容易实行。在当时,一些功臣元老对于这一政策持保守态度,他们担心这样的变化会削弱他们的地位,因此反对这些建议。而这些功臣元老包括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他们是刘邦开国之日所依靠的人物,对于新政权怀有一定的恩怨情仇,因此更难以接受新的变革。

此外,还有一位宠臣邓通,因为一个荒唐的小故事而得宠于文帝,使得他成为与贾谊竞争的人选。当邓通听说贾谊讥讽自己,就开始在文帝面前说贾谊坏话,使得后者逐渐疏远了这个才华横溢但又敢言的人物。

最终,由于外界攻击加上内部背叛,虽然未能施展其才能,但也因为过分敏感,不适应现实政治斗争环境,而导致他遭受失望与挫折,最终被迫离开中央政府,从博士到太中大夫再到长沙王太傅的大师兄职位,其职业生涯迅速结束。在那里,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打击,与屈原相比,这样的命运使他感到更加孤独和悲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