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444-505年),字文通,生于南朝的济阳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其家在程庄镇江集村。从小聪明,他六岁便能吟诗作对,十三岁时父母双亡,被迫承担起养家的重任。尽管家境贫困,但他仍旧坚持学习,不断追求知识。二十岁左右,他开始教导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曾在新安王刘子鸾的幕下任职,这是他仕途生涯的开始。他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在这过程中虽然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坎坷,但也锻炼出了他的坚韧不拔。
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进入建平王刘景素的幕下,却因与广陵令郭彦文有关案件而被诬陷入狱。在狱中,他写下了许多感人的文章,最终凭借自己的才华赢得释放。但当他劝谏刘景素不要参与反叛时,却被贬为建安吴兴县令。这段艰难的人生经历成为了他文学上的丰碑。他将自己深沉的情感和无尽的感慨都倾注到了笔端,创造出了一系列令人赞叹的作品,大多数作品都是在被贬期间完成的。
江淹以辞赋著称,与鲍照并列为南朝辞赋大家。在辞赋艺术上达到了顶峰,与鲍照共同开创了“江、鲍”时代。他的《恨赋》、《别赋》与鲍照的《芜城赋》、《舞鹤赋》成为南朝辞赋不可多得的一流杰作,使之留名青史,为后世传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