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亨探寻国学经典的深邃之处

高亨,字晋生,一介书生,出身于吉林双阳县的一个普通家庭。1900年农历七月初四,他在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诞生。在那个充斥着战争与动荡的年代里,高亨用他的学问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中国古文字学、训诂学以及先秦文化史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学习能力和对经典之爱好,高亨在私塾中苦读四书五经,以后的日子里,他继续深造,不仅阅读了许慎《说文解字》,还广泛研习先秦诸子的主要著作及前四史。他那渴望探索和理解中华文化根源的心灵,使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古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先秦文化史研究专家。

1925年秋季,他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并师从王国维、梁启超两位大师。他的毕业论文《韩非子集解补证》深受梁启超先生青睐,并因此获得了一副鼓励性的对联:“读书要最识家法,行事不须同俗人。”这对高亨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激励,也是他未来严谨治学态度的一种体现。

随后,在教学岗位上,他不断深耕浅出地介绍中国古典文化精华给青年一代。特别是在对《诗经》的研究上,由于其难点最大,阻力最多,但高亨并未退缩,而是更加努力,用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诗经选注》、《诗经今注》等作品。此外,还有针对《周易》的深入研究,以及其他多部重要文献的整理工作,都留下了他智慧与汗水的印记。

作为一位严肃认真的教师,每当教室内响起他的声音,那清晰稳重的声音仿佛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知识之光。在教育方面,他以身作则,以正直的人品影响着无数人,对他们产生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1986年2月2日,高亨先生告别了这个世界,但他的精神遗产依然活跃在我们的历史脉络中,让后世能够继续学习、继承并发扬他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