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直的京剧之旅始于北京,后来他回到津城投身盐业。他的爱好是戏曲,他结识了许多伶人,特别是对谭鑫培的演唱情有独钟。当初,他们之间还不相识,但王君直秘密学习他的艺术风格。他拥有极好的嗓音,清晰而醇厚,与谭鑫培简直如出一辙。一天,当王君直在某家饭店高声歌唱助兴时,正好谭鑫培也在邻桌宴请宾客,他听到了歌声非常惊讶地说:“这声音和唱腔很像我。”王君直得知这个消息,就立刻过去向他表示敬意,从此与谭氏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每当谭鑫培来津城表演,王君直必定前去观摩。而谭鑫培每次来到这里,也会找机会与王君直聚首,这样他得以从谭氏那里直接学到技艺。在1914年,他参加了北京“春阳友会”的票社活动,然后返回津城继续经营盐业,并被推举为长芦纲总,即便工作繁忙,他仍然经常前往雅韵国风票房走票。作为艺术上的宗师之一,与谭鑫培一样,对每个字、每个腔调都追求真实和完美。但他却不擅长制作工艺,一旦面部表情就会显得呆板。他擅长演绎的剧目包括《空城计》、《击鼓骂曹》、《坐宫》、《碰碑》、《捉放曹》、《问樵闹府》以及《武家坡》,这些作品展现了他的才华。
除了热衷于京剧表演外,王君 直还是一个慈善的人。他乐于参与义务戏曲表演,对艺术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论你是否愿意向他请教,都能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知识。余叔岩、孟小冬、安舒元等多位大师曾经向他请教过技术。
尽管如此,由于缺乏专业制作技能,在面部表情上表现出了不足。不过,这并没有阻碍他的艺术成就,而是让人们更加注重内心的情感和外化的技巧结合。在那个时代,每一次舞台上的精彩表现都让观众怀念起那些传统戏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故事,使他们感到温馨而又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