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盛戎,京剧表演艺术家,以净角著称,其父为裘桂仙的次子。自幼随父习艺,后入富连成科班学习七年,擅长铜锤兼架子花脸。在经历与多位京剧大师共台演出后,他的技艺日趋精湛。由于在科班接受良好教育,他的戏路宽广,不仅精通应工之役,还曾主演《连环套》、《盗御马》等传统剧目,并以架子花脸的《李七长亭》亮相大轴。
建国初期,裘盛戎与谭富英合作,为北京京剧二团带来新风尚,并创排了《将相和》等新作,同时对传统剧目进行了加工整理。他个人的艺术风格逐渐脱颖而出。在五十年代中叶,与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赵燕侠共同组建北京京剧团,他们推出了许多新的创意和对传统作品的创新处理。
裘盛戎以其父亲唱腔为基础,又融合金派技巧及郝派、侯派等流派特点,最终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裘派”。他在表演上则吸收郝、侯两派之长,同时借鉴周信芳,更丰富了自己刻画人物的手法。为了弥补身材偏瘦所带来的不利条件,他在脸谱设计、服装搭配以及舞台布局上下足功夫。
由于他的卓越才华,在50年代以后,他取代金少山成为京剧界的一霸。在全方位开拓净角唱念做打舞方面,他不仅塑造了一系列经典角色,而且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将刚劲豪迈与柔情细腻完美结合。此外,他还发挥了自己的嗓音特点,使得头腔胸腔鼻腔共鸣达到一致,从根本上改变了前辈们以粗犷声线取胜的模式,而是运用多种手段使得花脸声音更加细腻精致。
他的新创唱腔既保持了传统韵味,又有很大的发展,其中包括如西皮中三眼、二黄慢板、二黄原板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京剧花脸的声音世界,并且至今仍被人传颂,是京剧经典名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裘盛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者,也是一位优秀的教书者。他早已开始收徒授艺,其中四大弟子分别是钳韵宏夏韵龙王正屏方荣翔私淑者尤众其中方荣翔更是在学术上获得更多成果。他的孙辈也继承着衣钩,如孙裘继戎 grandson 的儿子杨殿玺女儿杨宝慧女儿李欣以及其他几代人的弟子们继续推动着这股不可阻挡的文化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