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少山,一个身为京剧净角的艺术家,以其卓越的演技和深厚的功力,在京剧界树立了自己的风格。他的本名据说是仲义,又有别称少山,他出生于北京,是满族人。在清末民初时期,他成为了京剧名伶金秀山之子,接过父亲留下的艺术遗产。
从小就跟随父母学艺,金少山不仅精通铜锤花脸,也兼习何桂山的宗派。他还向韩乐卿学习武功,把子,并且掌握了多种戏路,如《庆阳图》、《太行山》等开场戏,以及一些非正工花脸所演出的诙谐戏目。这些丰富的经验使他能够应对不同的搭班需求。在这期间,他与父亲一起在北京各大戏院表演。
1911年,他正式加入杨香翠领导的大宝胜和班,与著名武生黄月山合作演出。此后,他又转入双庆班,并与梅兰芳、朱素云、谢宝云等巨匠合演多部经典剧目。当时的北京菊坛人才辈出,但作为一个新晋一代的年轻伶人,金少山仍需时间来展现自己的才华。
1922年冬天,当梅兰芳带领团队到上海公演时,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饰演《霸王别姬》的霸王角色,一位资深导师王瑶卿推荐了金少山。这次机会让他得以展示自己独特的声音和魅力,从而迅速提升了他的声望。1937年他重返北京自组“松竹社”,开创了一段新的历史,为净行艺术增添了新的光彩。
作为一位全面发展的人材,金少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擅长高、中、低音,不仅声音洪亮,而且技术娴熟。他在鼻音运用的方法也独具特色,将西楚霸王的一身风采再现于舞台,让观众们叹为观止。在唱腔方面,他善于借鉴前人的优秀唱法,用以丰富花脸唱腔,使其贴切、新巧而不着痕迹。
他的念白技艺同样令人敬佩,善用高、矮、宽、细各音,在轻重疾徐、迟急顿搓中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角色心理,如《连环套·拜山》中的窦尔墩与黄天霸对白,《审七长亭》中的李七公堂自白,都达到了传神之境。
在做表方面,其严谨稳练的手法也是前辈黄三(润甫)路数所致。而在武功上,他腰腿功夫都好,对架子的掌握也极为精湛,这些都使得他能以威仪惊人的方式呈现各种角色。无论是在《闹江洲》的双斧还是《五台山》的罗汉像,无论是在《草桥关》的老迈或是项羽力的气势,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总结来说,金少 山是一位杰出的京剧净角,其唱腔朴实无华,却蕴含浑厚之美;其念白技艺超凡脱俗,有着鲜明个性的表现力;其做表及武功手法均达到顶尖水平,是一位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为京剧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十全大净”、“金霸王”。